科学研究

科研成果
位置: 网站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 正文

重点实验室证实农家品种长毛谷美味且营养的科学内涵

编辑:李华   时间:2022-04-12   点击数:

长毛谷是一个有色稻种的名字,这个农家品种在滇西澜沧江河谷部分地段的栽培历史十分悠久,传统上仅有我国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的白族支系拉玛人进行栽培。长毛谷的颖果末端有长芒,就像拖着一条长尾巴一样,脱壳后米色多为红色,所以当地人也称其为“长毛红米”(图1)。其秧苗插下后,不用施肥、喷药和除草,到了收获季节即可收成,因此又被称为“懒人谷”。

图1长毛谷稻穗、颖果(示长芒)、米饭、稀饭

由于兰坪县境内多高山,且温度较低,很多新品种水稻难以在这里生长。2018年7月至2020年5月,重点实验室龙春林教授团队成员陆续在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开展多次针对长毛谷的民族植物学调查,发现长毛谷自唐朝以来就出现在拉玛人的口述史中,与拉玛人的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长远的农耕历史中,拉玛人也形成了一种利用长毛谷的习俗习惯,使得长毛谷资源能够跨越时间维度保留下来,经久不衰。

拉玛人的长毛谷耕作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传统知识,如在耕作环境方面,拉玛人善用高山森林和草甸涵养的水源,施用松针、玉米秆、猪粪、牛粪、羊粪、绿肥等腐烂或发酵后的农家肥,世世代代施行古法栽培、生态种植(图2)。拉玛人的这些传统耕作知识与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非常有效地保障了长毛谷在当地的长期栽培与利用,并且留存至今。

图2长毛谷的生态种植和传统收割方式

然而,调查研究也发现,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长毛谷因为产量低,种植面积一度不到200亩。虽然近些年来,兰坪当地的各界人员逐渐意识到长毛谷在经济、资源、文化三大层面的重要性,对长毛谷开展了一定的保护工作,但长毛谷的保护和发展仍不容乐观。

基于拉玛人对于长毛谷的传统认知,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设计了对于长毛谷营养成分研究的实验方案,以挖掘长毛谷优异的品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长毛谷中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水分、灰分均高于普通稻谷的均值,表明长毛谷具有比市场常见稻谷相近或更优的营养价值(表1)。这种营养保健价值是作为农家品种长毛谷的重要发展优势,表明长毛谷既可作为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主食,还可以作为食品增补剂或保健食品。

表1长毛谷与常见普通稻谷的营养成分对比

对营养数据进行分析的结果也证实,当地百姓对于传统作物的认知具有合理性,这种认知是当地人群经长期实践所归纳得到的经验总结。当在进行农家品种保护工作时,应重视当地流传的一些经验性结论,并采用科学的手段加以验证。

该研究结果以“稀有稻种长毛谷的民族植物学及营养成分研究”为题在中文核心期刊《广西植物》上发表,文章链接为: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5.1134.Q.20220318.1108.002.html。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为第一署名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何柳同学为第一作者,龙春林教授为通讯作者。

感谢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各地拉玛人分享他们关于长毛谷的宝贵传统知识。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31761143001)、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项目(2019HJ2096001006)的支持。长毛谷的这种潜在的营养和保健优势进一步凸显了它的资源价值,其它农家品种也可能存在类似的特性,这些优异特性将为优良品种培育提供思路。因此,对于农家品种这类种质资源的保护工作,意义重大而深远。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理工楼10层  邮政编码:100081      2013版权所有©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