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龙春林教授团队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独龙江河谷地区发现极度濒危的狸藻科食虫植物新物种——李恒挖耳草(Utricularia lihengiaeC. L. Long & Z. Cheng, sp. nov.)(图1)
图1李恒挖耳草新种(Utricularia lihengiaeC. L. Long & Z. Cheng, sp. nov.)
狸藻科(Lentibulariaceae)的狸藻属(UtriculariaL.)是植物界最大的食肉植物类群。长期以来,狸藻科植物因其独特的形态和肉食性而引起学术界和公众的特别关注。与其它开花植物不同的是,它们通常形态微小,结构复杂,营养器官变异幅度大。其标本干燥后,很难进行解剖和观察,给准确鉴定和分类该属植物带来困难。
2019年8月,在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等项目支持下,课题负责人龙春林教授带领课题组前往被称为“西南地区最后秘境”的独龙江地区进行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传统知识调查,发现了一种狸藻属植物,其花冠上有深紫色条纹,与之前记录的种类不同。2020年11月,课题组成员再次到独龙江地区采集标本,经过认真的分类鉴定,确认该物种为狸藻科一新种。
发现者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李恒研究员的名字命名该新种,中文名为“李恒挖耳草”。李恒研究员被尊称为“独龙江女侠”“高黎贡山女神”,虽已91岁高龄但仍活跃在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该种的拉丁名为Utricularia lihengiaeC. L. Long & Z. Cheng, sp. nov.,其中C. L. Long & Z. Cheng为发现者龙春林教授和2018级生态学硕士研究生程卓同学。
李恒挖耳草植株小,花期短,容易被人们忽略。到目前为止,该物种尚未被记录和描述过,仅在独龙江地区有一个分布点,符合IUCN 3.1红色名录CR(极度濒危)标准,属于“极度濒危”物种。另外,按照极小种群野生植物(Plant Species with 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s)界定的“种群数量少、生境狭窄、受人类干扰严重、随时面临灭绝危险”等标准,李恒挖耳草属于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李恒挖耳草的发现对研究狸藻属植物的亲缘关系和繁育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发现的分布地点靠近道路,受独龙江旅游开发、筑路、放牧、山体滑坡等人为干扰和极端天气干扰的风险较大,亟待进行保护和深入研究。可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加强相关研究,以提升其保育水平。
以上研究结果以“Utricularia lihengiae(Lentibulariaceae), a new species from Northwest Yunnan, China”为题在植物分类学权威期刊Phytokeys发表,硕士研究生程卓为第一作者,龙春林教授为通讯作者。文章链接为:https://phytokeys.pensoft.net/article/63346。
该研究是重点实验室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得到了生态环境部项目(2019HJ2096001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61143001和31870316)、中央民族大学交叉学科研究专项(2020MDJC03)等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