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9日(周四)下午13:00至14:30,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与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在理工楼1027室成功举办了第18期学术交流报告会。本次报告会邀请到了理学院杨玉平教授作报告交流,由林伟立、石莎教授主持。
会场听众
会上,杨玉平老师首先做了题为“太赫兹光谱与成像技术及其应用 ”的报告。杨老师首先介绍了太赫兹技术的国内外发展历程,并重点强调了太赫兹波谱、太赫兹成像和通讯是太赫兹技术的三个主要应用,是国家急需发展的领域。接下来,结合太赫兹光谱与成像技术因其具有能量低、穿透性强、波谱范围宽等独特的分析测试能力,从太赫兹光谱→太赫兹成像→太赫兹传感三个层次,详细地介绍太赫兹技术在生物医学、传统医药、病毒检测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优势及示范应用,比如:太赫兹特征光谱可以表征生物/化学分子之间/内的弱相互作用、骨架振动和转动、偶极子旋转等,太赫兹波能透过多种包装材料,如纸张、塑料、木材、衣物等,实现对药品、食品和危险品进行无损检测与遥感成像。另外,太赫兹辐射能量低,不会对样品造成损伤;极性分子(水、等)对太赫兹波响应敏感,可以对细胞、生物组织等进行高增敏传感和活体检测,等等。最后,杨老师结合自身科研成果,展望了太赫兹技术在无损检测、防化、危险品、有毒气体等关系国家安全领域的潜在应用、前景以及机遇。
杨玉平教授在做报告
随后,张严教授做了题为“计算化学应用”的报告。介绍了计算化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尤其在抗药物依赖、抗肿瘤和治疗老年痴呆的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研究中,以及环境友好型催化剂的理论研究中,得到了富有应用价值的成果。该报告重点讲解了针对阿尔兹海默症(AD)5个致病机制假说中的Tau 蛋白过度磷酸化、神经炎症和神经元—突触丢失,进行虚拟筛选抗AD的药物先导化合物,并从细胞层面和分子层面进行验证,最终确定先导化合物,为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另外,针对环境有机污染物的处理,为了寻找高效、环保、可持续的环境友好型催化剂替代金属催化剂,进行了硼基路易斯酸、碱和自由基的分子结构设计和稳定性研究,为实验合成该类催化剂提供理论依据。
张严教授做报告
最后,张淑萍教授以“内蒙古草原鸟类响应气候变化的生理可塑性及生态效应”为题,从鸟类的繁殖物候与食源昆虫的物候错配、成体生殖内分泌轴的表型可塑性、种群生物钟基因的进化适应性、幼体调整免疫与生长而保证生存的机制、温度变化造成的胚胎发育可塑性的表观机制以及生态效应等多个方面深入讲述了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中鸟类响应全球气候变化的生理生态学机制。课题组历经十年的野外研究工作为深入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国北方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途径与方式提供了基础。报告中张老师还介绍了如何将“动物生理生态学”教学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有机结合,实现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理念和方法,为参会教师提升课程教学能力和拓展科研思路提供了借鉴。
张淑萍教授做报告
此次学术交流报告会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不仅拓宽了与会者的学术视野,也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与创新发展。未来,重点实验室与生环学院将继续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科研事业的繁荣发展。
撰稿:李华; 审校:龙春林,林伟立,郭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