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最新前沿科学动态

重点实验室针对我们市花市树提出新观点:认为我国市花市树存在同质化问题

编辑:李华   时间:2025-02-18   点击数:


市花和市树作为城市形象的重要文化标志,是现代城市的一张重要名片。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市花和市树不仅能代表一个城市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文化底蕴、精神风貌,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还可以加深人们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带动城市相关绿色产业的发展,对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和知名度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1965年便被确立为香港紫荆花(红花羊蹄甲)香港曾多次发行以它为主题的邮票,港币上也处处可见它的身影;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时,红花羊蹄甲更是脱颖而出,超过了龙、东方之珠等图案,成为了代表香港的区旗标志。

被确定为广州市市花木棉,其鲜艳的花朵和挺拔的树干,不仅象征着烈士的豪情壮志和广州人民的热情昂扬,还代表着广州包容开放的文化气质和改革创新的精神风貌。

我国还有许多体现地方植物文化的市树市花,如武汉的市树水杉、长春市市花君子兰等等。这些市花和市树都非常独到的展示了城市的特色。由此可见,选择合适的市花市树对于城市的文化、经济和园林绿化都有重要意义。

正是如此,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迎来了市花市树的遴选热潮,越来越多的城市选择自己的市花市树,以此来彰显城市的文化特色和自然风貌。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部分的城市都已经确定了各自的市花市树。然而,这些本应承载着独特地域文化与记忆的市花市树,正逐渐变得千篇一律”?究其原因,是确立市花市树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

1 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省会(首府)的市花和市树一览

本研究对中国及其所辖地级行政单位,包括地级市、直辖市、自治区、自治州和盟以下统称“城市”的市花和市树进行了统计,追寻中国市花市树设立的历史,分析市花市树的特点与分布,剖析其确立原因和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情况,并据此为尚未确立市花市树的城市或者拟更换市花市树的城市提出建议。

1 中国市花市树的发展简史

中国城市市花和市树的确立集中在近40年,市花和市树的选择可以说与国家和城市背景相关。市花和市树的发展史可以划分为蓬勃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和稳定阶段三个不同的时期。

2 中国城市市花和市树的发展历史

2 中国市花市树的应用特点和分布

当前,中国共有270个城市确定了市花,其中51个城市为双市花。同时,有256个城市确定了市树,其中30个城市为双市树。未确定市花市树的城市主要分布于我国西部,分布格局以胡焕庸线作为分异,暗示着市花市树的确立与城市的经济状况和人口规模等因素之间可能存在关联。

最热门的市花物种有月季花、杜鹃、木樨、紫薇、叶子花、莲、山茶、菊花、玫瑰和紫丁香。其中,57个城市使用月季花,21个城市使用杜鹃(映山红),20个城市使用木樨(桂花),19个城市使用紫薇,18个城市使用叶子花(三角梅)作为市花 (图3a)。这些常用植物表现为空间集聚型格局,北方城市市花以月季花和紫丁香为主,中部城市以木樨、紫薇和莲(荷花)为主,南部城市则偏好杜鹃、叶子花和山茶。虽然共有超过75种植物被选作市花,但大多城市集中在数量有限的几个物种上。值得注意的是,以前10种热门花卉作为市花的城市占已确定市花的城市的66.7%

最热门的市树物种有樟、槐、银杏、木樨、垂柳、雪松、凤凰木、荷花木兰、三球悬铃木和油松。其中,58个城市使用樟,44个城市使用槐,20个城市使用银杏,8个城市使用木樨,7个城市使用垂柳或雪松作为市树。这些最常使用的植物也表现出空间聚集性,北方城市市树以槐、垂柳和雪松为主,中部城市以荷花玉兰和银杏为主,南部城市则偏好樟、木樨和凤凰木。虽然共有超过75种植物被选作市花,但大多城市集中在数量有限的几个物种上。排在前10位的热门树种作为市树的城市占已确定市树的城市的60.5%


3 中国市花市树的应用特点和空间分布


3 确定中国市花市树的原因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市花市树的设立理由通常包含文化、生态、景观、地域性、经济、历史、公众喜爱等方面,充分考虑到其在各方面多元的作用,有利于提升城市花木的价值。统计发现,设立市花的主要原因是文化(52.6%)和景观(44.8%)。同样,建立市树的主要原因是景观(39.1%)和文化(33.2%)。值得注意的是,因未知原因而确市花或市树的城市分别高达20.4%26.6%这表明,许多城市市花市树选择背后的依据或原因并不明晰(图4)。

观赏和绿化价值是确定市花市树的重要依据。适宜的市花市树可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发挥一定的作用。研究发现,大部分市花市树被用于城市绿化。应用于城市绿化的市花和市树分别占到80%84%。而未被应用于绿化的种类则较少,包括兰花和一些珍稀或生境特殊的植物(图4b)。

4 中国市花市树的立原因及其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


4 对未确立市花市树城市的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以供尚未确定市花市树的城市参考,未来拟更换或拟遴选新的市树市花的城市也可以借鉴

首先,优先并充分考虑当地植物文化。市花市树展示独特的文化特征,能体现城市文化特色和居民身份认同选择时应充分考量这些文化内涵其次,充分考虑城市本土植物。本土植物对当地生态环境有高度适应性,也更易被公众接受和喜爱再次,充分考虑将市花市树与城市的发展园林产业相结合。大多数市花市树是观赏性物种,应用价值广泛。地方政府在确定市树市花后,应加强其在城市园林和绿地建设中的景观功能,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创新和品种培育的科研工作,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最后,充分考虑多方合作。识别本土植物需政府、公众、媒体等多方合作,还需植物学、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等专家的指导和参与,立足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综合考虑植物分布、栽培、观赏价值等因素,使得选择的市花市树具备清晰的科学名称和原植物来源信息。市花市树的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信息公开。建议城市在政府网站上公开市花市树的名称(包括其科学名、选择依据、选择过程等信息,建立动态更新数据库,并加大宣传力度,将其融入城市标识、大型建筑和景观设计、奖励奖项设计中,深化大众对它们的认知和文化认同

5 确定市花市树时应优先考虑的方面


总而言之,市花市树同质化及其反映出来的文化同质化问题,并非中国特有。事实上,在国外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城市也存在类似的同质化现象。

我们的研究揭示出中国市花市树物种存在着较高水平的同质化问题,且许多城市在选择市花市树时缺乏明的依据。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提出了可行建议,以供尚未确立市花市树和拟更换市花市树的城市参考。

近日,该研究结果以“The homogenization of China’s city flowers and city trees”为题在中科院大类一区期刊People and Nature发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为论文第一署名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程卓为论文的第一作者,本科生吴子仪和陈玮哲为第二和第三作者,研究生李雯轩、林晨和张晴为共同作者,龙春林教授为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了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局(202305AF150121 GBP-2022-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37040731761143001 31870316)、中央民族大学(2023GJAQ092022ZDPY10 2020MDJC03)、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青年人才支持计划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项目(2019HJ2096001006)的资助。


(撰稿 程卓;审校 李华、郭泺、林伟立)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理工楼10层  邮政编码:100081      2013版权所有©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