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
位置: 网站首页 > 合作交流 > 正文

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第十五期学术交流报告会成功举办

编辑:李华   时间:2024-12-30   点击数:


2024年1219日(周四)下午13:00至14:30,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与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在理工楼1027室成功举办了15学术交流报告会。本次报告会邀请到了经济学院于潇副教授作报告交流,林伟立教授主持。

会场听众

会上,于潇副教授首先做了题为“中国真的是‘污染避难所’吗:外商直接投资如何影响中国的碳排放?——来自中国265个地级市的数据”的报告。于潇老师介绍了我国接受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及趋势,指出碳排放及外商直接投资的关系并未在学界达成一致,研究就是要验证“污染避难所”和“污染光环”两个理论假说是否适用于我国。通过2010-2019年我国26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探讨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碳排放量的影响,并将此问题的研究有效拓展到较省级层面更为微观的地级市层面。研究发现,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符合“污染避难所”特征,但中部地区不符合任何假说。此外,外商直接投资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门槛值”,且二者呈现“U”型关系。该研究结果为“双碳”背景下我国有效平衡外商直接投资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数据基础。

于潇副教授在做报告

随后,刘越教授做了题为“功能基因组学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的报告,刘越老师主要介绍了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方法,可以借助基因组测序开发分子标记,解决多基原药用植物的品种鉴定以及药用植物在野生变家种过程中优良品种的筛选;对药用植物的各个组织部位进行转录组测序,结合代谢组学,探讨药用植物的用药部位;对以树皮或花入药的药用植物而言,可以通过功能基因组学挖掘有效成分生物合成途径关键基因,通过生物合成有效成分替代野生资源的大量消耗,这样可以减少土地资源的占用,为药用植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新的途径。刘越老师还介绍了自己课题组运用功能基因组学对藏药和蒙药开展研究的一些结果,为少数民族药用植物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刘越教授做报告

最后罗斐贤副教授做了题为“基于功能化修饰的生物质高值化利用”的报告,罗斐贤老师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讲述生物质高值化利用的重要意义,讲述了生物基材料替代石油基材料是实现碳中和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讲述了从小分子生物质脂肪酸、生物质醇以及氨基酸及其衍生物作为起始原料,利用过渡金属催化高效高选择性制备了系列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喹啉类生物碱药物中间体,发展新试剂实现氨基酸修饰并展望其在多肽修饰和环肽合成的应用。另一方面,讲述了生物质大分子木质素高值化利用,结合木质素自身特点,实现了木质素基Pd纳米催化剂高效降解有机染料废水、开发了木质素基防晒霜、木质素基缓释氮肥和农药,最后,开发了选择性降解木质素制备基础化学品以及木质素基新基质应用于氨基酸和有机酸的高效检测与成像。

罗斐贤副教授做报告

此次学术交流报告会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不仅拓宽了与会者的学术视野,也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与创新发展。未来,重点实验室与生环学院将继续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科研事业的繁荣发展。



撰稿:李华; 审校:龙春林林伟立,郭泺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理工楼10层  邮政编码:100081      2013版权所有©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