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科研成果
位置: 网站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 正文

重点实验室在普米族乌骨羊的民族生物学研究中取得进展

编辑:李华   时间:2022-05-20   点击数:


乌骨羊是一种独特的家畜遗传资源,被认为是除乌骨鸡之外,世界上第二种具有黑色素遗传特征的动物,也是迄今为止唯一发现体内含有大量黑色素的哺乳动物。其仅分布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通甸镇,是普米族长期饲养驯化的珍稀绵羊品种,自 2001 年首次发现以来一直备受关注。2006 年,国家根据其来源和特征正式将其命名为兰坪乌骨羊。兰坪乌骨羊于 2009 10 月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鉴定委员会专家组鉴定验收通过,同年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名录》《中国珍稀动物品种名录》和《世界珍稀动物品种名录》。

乌骨羊(Ovis aries

尽管乌骨羊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但如何保护它们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2019 7 月至 2021 5 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生物学团队在乌骨羊原产地兰坪县通甸镇对与兰坪乌骨羊相关的传统知识展开调查。调查发现,乌骨羊和其他羊的区别在于眼睛结膜为棕色,前腿和后腿肘关节的皮肤为紫色,白毛乌骨羊的羊毛根部和腋下的皮肤是紫色的,嘴和舌头是亮黑色的,牙龈是蓝绿色的,当地人依靠这些特征将乌骨羊与其他羊区分开来。根据牧羊人提供的信息,饲养乌骨羊时,如果能依据放牧环境来合理组织羊群的数量、性别和年龄构成,在放牧时就能节省劳动力、提高管理效率。因为乌骨羊习惯于在山坡和茂密丛林中四处移动寻找食物,合理地安排羊群,更利于放牧时进行管理(图1)。

田野调查和乌骨羊的放牧环境

在不同的季节进行放牧,需要注意的问题也不尽相同,这些问题也是检验牧羊人是否优秀的标准。例如,春天不宜过早放牧。春天的早晨寒冷,牧草的新叶含水量高,携带露水。如果羊吃得太多,就会引起腹泻。此外,乌骨羊整个冬天都在吃干草,当看到新鲜的青草时,它们会变得贪食,在领头羊的带领下,羊群会跑着到处找草吃,这不仅会导致羊群光吃草而不长肉,还可能因意外食用毒草而中毒。因此,当地社区有一句著名的谚语:放羊拦住头,放得满肚油;放羊不拦头,跑成瘦马猴。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牧羊人通常会在放牧前给羊喂些干草,然后才让羊自由活动。

乌骨羊爱吃的饲草植物多种多样,通过参与放牧活动,共记录了 91 种饲料植物,包括 57 种草本植物、20 种灌木、7 种藤本和 7 种乔木。这 91 种饲料植物属于 30 科。其中大部分属于蔷薇科,有 16 种,菊科有 9 种,豆科和禾本科各有 8 种。乌骨羊食用的植物部分包括地上部分、叶子、果实、根和花。这些饲料植物可分为两种类型:野生和栽培。在野生饲料植物稀少的冬季,栽培植物被用作补充饲料。牧羊人非常清楚乌骨羊的取食偏好。在调查过程中,一些植物被反复提及。据牧羊人说,乌骨羊特别喜欢吃一些带刺灌木的叶子,如野蔷薇Rosa multiflora Thunb.,扁核木Prinsepia utilis Royle和粉叶小檗Berberis wilsonae Hemsl(图2)。而血满草Sambucus adnata Wall. ex DC.,丽江山荆子Malus rockii Rehd,桦叶荚蒾Viburnum betulifolium Batal.等植物的果实成熟后会落在地上,也是绵羊的心头好,这有益于它们补充营养。牧羊人强调,乌骨羊强壮且很少生病的原因,不仅与它们的运动量大有关,还可能与经常食用这些野生饲料植物有关。

乌骨羊的爱吃的饲料植物和用以补充营养的野果(A: Rosa multiflora Thunb.; B: Prinsepia utilis Royle; C: Berberis wilsonae Hemsl.; D: Sambucus adnata Wall. ex DC.; E: Malus rockii Rehd.; F: Viburnum betulifolium Batal.

乌骨羊也是普米族社区里的重要文化物种。通甸有许多以羊命名的地方,例如那里最大的牧场被称为大羊场。普米人认为羊是圣物,因此在普米人的生活中,羊的形象随处可见(图3)。在当地社区,与羊有关的文化中最突出的是给羊子。给羊子是普米人的重要葬礼仪式,在这个仪式中,羊是绝对的主角。给羊子仪式一般包括“给羊”“指路”“下葬”三个步骤。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表现形式,给羊子不仅是普米族民族意识形态的象征,也是其民族精神重组的纽带,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3普米族生活中的绵羊形象(A:兰坪普米博物馆展出的羊图腾;B:普米族传统乐器羊头琴)

近日,研究结果以“An ethnobiological study on traditional knowledge associated black-boned sheep (Ovis aries) in Northwest Yunnan, China”为题,在SCI期刊Journal of Ethnobiology and Ethnomedicine发表,文章链接为:https://doi.org/10.1186/s13002-022-00537-5。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为第一署名单位,博士研究生范彦晓为论文第一作者,龙春林教授为通讯作者,程卓、刘博、胡娴、Maroof Ali为共同作者。

感谢兰坪县林业和草原局和树兴老师给予的大力支持,以及通甸镇普米族朋友在田野调查过程中给予的无私帮助。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6114300131870316)、中央民族大学交叉学科研究专项(2020MDJC03)和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项目(2019HJ2096001006)等的资助。该研究揭示了普米族民间传统知识与乌骨羊珍贵遗传资源保护之间的紧密关系,有利于进一步了解神秘的乌骨羊,促进乌骨羊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服务于乡村振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理工楼10层  邮政编码:100081      2013版权所有©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