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科研成果
位置: 网站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 正文

重点实验室关于撒拉族篱笆楼的民族植物学研究取得进展

编辑:李华   时间:2022-04-06   点击数:

重点实验室关于撒拉族篱笆楼的

民族植物学研究取得进展

早在公元7世纪,撒拉族先民从遥远的中亚撒马尔罕,经古丝绸之路辗转来到青海省东部的黄河上游河谷地带,定居在美丽富饶的循化。这里气候温和、瓜果满园,是全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撒拉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世代信奉伊斯兰教。撒拉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受到的关注度较低,已有的研究多侧重历史、宗教、艺术、社会等领域,对于农业、种植业、园艺业、传统技术、生态文化及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传统知识等方面的研究极其匮乏。事实上,撒拉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一直聪慧地发挥着自身的农业优势,为当地农业特别是种植业,以及园艺业、建筑技艺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黄河之滨的撒拉族村落

撒拉族建筑装饰艺术是在撒拉族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具有民族装饰特征的艺术形式,散发着独特的魅力。篱笆楼(Wattled-wall house)是当地撒拉族传统民居,其楼房墙体用树条笆桩制作而成。篱笆楼多建造在不宜耕作的丘陵坡地,以节约有限的耕地资源、缓和人地紧张的关系并适应当地其它资源与气候条件,具有先进的生态理念和精妙的营建智慧,是很好的土地资源利用适应性策略,也是土建筑多样性的代表之一。

撒拉族的篱笆楼

每座篱笆楼都有上下两层墙体,以木、石、土、篱笆混合而成。为减轻重量,墙面用林间乔灌木枝条(表1)和草泥混编而成,美观牢固,独具艺术美感。在距孟达大庄村一公里的地方有一片高寒云杉、红瑞木及忍冬灌木生长地。松树(华山松)的木材质地柔韧,硬度较强,耐湿性较好,体内含油量低,可作为柱、梁、檩等主要承重构件,但松木在青海东部地区产量少,大部分需从甘肃等周边地区运入;杨木具有质量轻、强度高、弹性好、纤维长且含量高、易加工的特点,可用于雕刻;最优质的木料当属云杉,云杉木在青海东部分布较广,生长周期长,耐寒性能好,质地轻且硬度强,树干高大通直,节少,材质略轻柔,纹理直且均匀,结构细致,方便加工,不易被虫蛀,几乎无隐形缺陷。

表1建造篱笆楼主要建材植物

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在大庄村找到了6处保留完好的篱笆楼,通过ArcGIS提取地理位置等相关数据,发现篱笆楼均建于河谷的平地,这里是古代人类活动的区域,靠近水源,利于农业活动的开展。篱笆楼所处平均海拔1800m左右,海拔不高,有利于撒拉族先民迁入后较快适应环境。根据相关气象数据统计,循化平均年降雨量约为260mm,季节分布不均匀,不过雨热同季,对农作物、森林和牧草生长十分有利。因此,平顶屋面,上施草泥,用小磙碾压光。而坡度平缓的屋顶可保证下雨时其不易被雨水冲刷,下雪时便于上房扫雪,以免屋顶漏水。屋顶也可作为庭园的补充,上面可晾晒粮食、干菜等,架设木梯便可上下屋顶。篱墙楼的地理位置充分体现了自然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理念。由于撒拉族人追求理想的居住环境,他们在建造房屋时会结合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地域景观等一系列自然地理因素,营造良好的长期生活环境。

据研究,篱笆楼作为适应当地地理环境的传统民居,目前的数量与研究团队模拟的理论上该有的规模有很大差异,这表明某些因素严重加速了篱笆楼的消失。由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新型建筑形式和材料的不断涌现,传统篱笆楼逐渐被新型住宅取代。历史上黄河沿岸建有许多篱笆楼,但受气候变化及附近水电站水位上升的影响,部分房屋被淹没或拆除。此外,保护意识薄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年轻一代的撒拉人还没有意识到传统篱笆楼文化的重要性,故相关研究工作在保护文化遗产层面上便显得尤为重要。

以上研究成果以“The Wattled-Wall House of Salar People and Its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为题在Sustainability上发表,文章链接为:https://doi.org/10.3390/su14010023。博士研究生朱明婧同学为论文第一作者,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龙春林教授和青海师范大学刘峰贵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是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它揭示了撒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对于进一步了解撒拉族的物质文化、篱笆楼传统技艺及相关传统知识,都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理工楼10层  邮政编码:100081      2013版权所有©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