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菜”散斑竹根七(Disporopsis aspersa (Hua) Engl. ex K. Krause)是云南西部市集里最受瞩目的明星野菜之一。其为天门冬科的多年生植物,一般生长在林下、荫蔽山谷或溪边,还通常伴生着山葱、玉簪,以及鹿药属、高山杜鹃属的一些植物。每年4-5月的花期是当地人采食“苦菜”的季节,他们通常将花苞与嫩茎叶一同采摘,拿到山脚下的集市上交易。
在云南西部市场上交易的散斑竹根七
散斑竹根七的价格依据其新鲜度与鲜嫩程度,在每市斤12至20元之间。尽管在当地市场上,作为一种野菜它的价格相对较高,但常供不应求。云南各地名叫“苦菜”的植物没有上百也得有几十种,为什么散斑竹根七如此受欢迎?带着这样的疑惑,重点实验室龙春林教授团队围绕散斑竹根七展开了调查和实验研究。
人文植物学调查结果显示,散斑竹根七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广为云南高黎贡山地区的老百姓所熟知。当地人认为该植物全株既可食用又可入药,并具有降血压、治疗咳嗽、清凉下火和润肺养胃等功效。散斑竹根七的嫩叶和花(蕾)可凉拌、爆炒或炖汤,口感良好;它的根可炒、炖、蒸,也可与鸡同炖,伴有些许苦味。在物质贫瘠的年代,腾冲人将散斑竹根七与米饭的搭配称作“富人饭”,是干完农活之后补充能量的“珍馐”。
清炒“苦菜”是当地最经典的吃法之一
营养学研究结果显示,碳水化合物(49g/100g)占据散斑竹根七的主要成分,其次是总膳食纤维(37.73g/100g),再次是蛋白质(27.13/100 g),这些物质的含量远远高于大白菜与菠菜(表1)。
表1 散斑竹根七与其他食用绿色蔬菜的成分和营养特性比较(每100克干样中的含量)
| 单位 | 散斑竹根七 | 大白菜 | 菠菜 |
蛋白质 | g | 27.13 | 1.6 | 2.6 |
碳水化合物 | g | 49 | 3.4 | 75.7 |
脂肪 | g | 5.60 | 0.2 | 0.6 |
总膳食纤维 | g | 37.73 | 0.9 | 1.7 |
能量 | kJ | 1501 | 82 | 1290 |
钠 (Na) | mg | 5.46 | 68.90 | 242.00 |
钾 (K) | Mg | 4803.33 | 134.00 | 919.00 |
铜 (Cu) | mg | 1.08 | 0.06 | 2.08 |
锌 (Zn) | mg | 5.62 | 0.46 | 3.91 |
铁 (Fe) | mg | 29.67 | 0.80 | 25.90 |
钙 (Ca) | mg | 286.67 | 57.00 | 411.00 |
镁 (Mg) | mg | 197.67 | 12.00 | 183.00 |
磷 (P) | mg | 726.00 | 33.00 | 222.00 |
散斑竹根七的钾元素含量大大高于菠菜等富钾蔬菜。高钾的植物有利于恢复精力。我们熟知的香蕉(256 - 472 mg/100g)也是富钾植物,其能快速充能,备受健身人士青睐。因此,散斑竹根七有潜力成为当地极富特色的蔬菜资源。
散斑竹根七的钠含量也相对较低(5.46 mg/100 g),特别是与菠菜(242 mg/100 g)相比。散斑竹根七属于低钠高钾蔬菜,是高血压患者的福音。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钠元素和钾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CVD)发病的关键环境因素。这一结果很好地解释了“食用散斑竹根七可以降低血压”的传统知识。
通过新鲜水果和蔬菜增加钾的摄入可以减轻钠过量的有害影响,是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和治疗的有效策略。因此,散斑竹根七可作为钾、磷和其他营养物质的宝贵膳食来源,帮助缺乏这些基本元素的个体保持健康。
对于腾冲的汉族人来说,食用“苦菜”是春天特有的体验。除了“苦菜”,散斑竹根七还被当地人称作叶下花、竹节菜、牛尾巴菜或竹叶菜——因其花朵长在叶腋处,得名为“叶下花”;因其叶型酷似竹叶,当地人又称其“竹叶菜”;因其幼株时形似牛尾,又被叫做“牛尾巴菜”;而其根茎与竹节相似,又叫做“竹节菜”。
在食用“苦菜”的风俗传入傈僳族村落之前,界头一带的傈僳人都知道“叶下花”是一剂良药而非食材,他们将其茎叶当作灵验的外用刀伤药或跌打药。具体而言,是将捣烂后的“叶下花”外敷,一天一换,可促进伤口愈合,提示着该植物具有杀菌、消炎的优秀功效。
因散斑竹根七的花朵长在叶腋处,得名为“叶下花”
体外药理活性检测结果表明(见下图),散斑竹根七乙醇提取物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一氧化氮(NO)的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 = 72.7 ± 7.43 mg/mL),呈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Control)相比,脂多糖(LPS)可显著诱导NO的生成,说明脂多糖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模型成功建立。随着散斑竹根七乙醇提取物浓度的升高,RAW 264.7细胞中NO的生成量逐渐减少。这些结果表明,散斑竹根七的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炎特性,其抗炎作用是通过抑制NO生成来介导的。由此,其治疗咳嗽、清凉下火的传统功效也被验证了。
散斑竹根七乙醇提取物对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NO生成的影响,以平均值 ± 标准差表示(n = 3)。不同字母标注的柱形图表示存在显著差异(p < 0.05)。
野生散斑竹根七的采收季通常在每年的四五月份,当地人会选择性地采摘嫩叶、嫩茎和花蕾,而保留其成熟的部分。具体来说,只有高度超过10 cm的地上部分才会被采摘,植株上较坚韧的部分则不会被扰动。每次采摘时,同个区域内也只采收一次。这种做法体现了当地社区的生态意识和保护观念。
谈及可持续采摘的问题,当地人表示,这种植物愈采愈发,定期采收后反而生长得更好,不存在过度采摘的风险。上世纪80年代,当地人将散斑竹根七移栽到海拔约1500 m的自家庭园中,种植在大树下、森林中或水源附近。通常,散斑竹根七只需依靠自然降雨就能生长,几乎无需额外养护。
尽管有些人认为野生散斑竹根七的口味比栽培品种更佳,但二者的市场价格相差无几,这表明其具备可持续开发的潜力。散斑竹根七自然分布于长江流域,包括四川、湖北、湖南和云南等地,因此有望推广成为一种季节性特色蔬菜。在我们的研究区域,有关散斑竹根七的传统知识世代相传。此外,因其外形美观,散斑竹根七还常被当作观赏植物种植。
云南省腾冲市界头镇沙坝村护林员庭园里种植的“竹叶菜”
近日,以上研究成果以“Traditional Knowledge and Efficacy Analysis of an Emerging Medicinal Food Plant: Disporopsis aspersa”为题在国际学术期刊foods上发表,文章链接为:https://www.mdpi.com/2304-8158/14/1/72#(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直接跳转)。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陈晴宇为第一作者,龙春林教授、徐聪丽博士为通讯作者,王苗苗、胡娴、张继海和张晴为共同作者,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为第一署名单位。
感谢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腾冲分局和各级保护站提供的帮助,感谢高黎贡山南段地区各民族同胞们分享他们的传统知识。该研究得到了云南省科技人才与平台计划项目(202305AF150121)、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项目(GBP-2022-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370407、31761143001、31870316)的资助。
(供稿:陈晴宇、张晴;审核:李华、郭泺、林伟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