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最新前沿科学动态

重点实验室主任龙春林教授应邀参加 《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活动并作主旨发言

编辑:李华   时间:2022-11-20   点击数:


《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 2022 11 5 ~13 日在中国武汉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研究决定,由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中国湿地保护协会、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共同主办的“湿地植物多样性保护与永续发展”分论坛活动在线上和线下武汉主会场)顺利召开

应组委邀请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主任龙春林教授前往武汉参加该活动,做了主旨发言少数民族保护与利用湿地植物的中国案例,以自己研究的两种水生植物“浮萍”“海菜花”作为案例,讲述中国少数民族为湿地植物保护和利用做出的贡献,展示可推广、可复制的中国智慧。

浮萍(Lemna minorSpirodela polyrrhiza)是常见的水生植物,一般认为是农田杂草。但在中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当地侗族老百姓把水稻田里的浮萍当作宝贝,不仅用来养鸭子、养鱼,还可以做药,甚至制作美容护肤品,最重要的是,当地老百姓认为浮萍能够促进水稻的生长。经过团队研究,发现浮萍中的4株微生物对水稻生长的促进作用非常强,印证了侗族同胞的传统智慧,他们创造的“稻---鸭”生态系统,是一个非常好的中国案例,可在全世界数以万计的少数民族社区推广。

海菜花(Ottelia acuminata)分布于西南地区的高原水域,是洁净水体环境的指示植物,也是诸多民族十分喜爱的水生野菜,在著名的“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旅游线路上是网红菜品“水性杨花”的唯一食材。由于环境污染和过度利用,海菜花在高原湖泊趋于濒危,已成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云南大理洱源的白族同胞利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在水田成功栽培海菜花的奇迹,实现了海菜花的规模化人工种植,满足了市场对海菜花的巨大需要。大理白族的海菜花规模化种植,既保护了濒危物种海菜花,也保护了水体生态环境,还为当地百姓创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乡村振兴。大理白族的这一创新实践活动,体现了我国保护和利用湿地环境及其生物多样性的民间力量和智慧。

洱源县右所镇松曲村白族同胞人工栽培的海菜花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是最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湿地公约》全称是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Convention on Wetlands of International Importance Especially as Waterfowl Habitat),于197122日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拉姆萨尔共同签署因此又名为《拉姆萨尔公约》。该公约致力于通过国际合作实现全球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是当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多边环境公约之一。我国于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现有172个缔约国。

龙春林教授长期从事生物多样性和民族生物学等领域的工作,先后研究了菖蒲、芋头、刺芋、水稻、浮萍、海菜花、狸藻、睡莲等类群的水生植物,为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做出了积极贡献。





(张晴 供稿)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理工楼10层  邮政编码:100081      2013版权所有©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